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

这里也是战场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我

作者:王宇
字号: + - 14

      2020年3月18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王亮欧云尉邓晓峰王宇一行四人,来到北京地坛医院,他们将在地坛医院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他们的到来,不仅仅为地坛医院注入了强劲的力量,更让众人看到了市属医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

      穿脱防护服是个体力活儿

      抵达北京地坛医院后,我们四人被安排到因本次疫情新成立的“新冠一科”进行救治工作。在得知新冠一科39张床位全部用于收治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之后,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别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要务。

      科室郜主任及护士长马上安排人员对我们进行培训。详细讲解了三区两通道两缓冲的设置;“通过间”的使用;医生办公室和病房等工作区的防护要求;防护服的穿脱流程;眼镜和手机等个人物品如何消毒等,可谓事无巨细。

      其中,重点是穿脱防护服。护士长指派了两名病房的护士对我们进行培训。我和邓晓峰一组,王亮欧云尉一组。护士先给我们演示了一遍正确穿脱的过程,边做边讲,对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反复强调,并把个人在以往穿脱防护服过程中的小窍门说给我们。演示完,我们每组两个人,一个人穿,另一个人看。一遍下来,用了将近半个小时,内穿衣都湿透了……真可谓“一看就会,一穿就废”。

      虽然之前在天坛医院已经培训过,也练习过,但还不够熟练,有些细节也没注意到。怎样才能把面部皮肤全部包裹,怎样穿才能使脱的时候更方便,怎样脱才能保证衣服的外面不会碰到我们的皮肤和内穿衣……这些问题练一遍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四人一遍遍反复练习。身材越大越壮脱起来越费劲,王亮一遍下来就已满头大汗,内穿衣也已湿透。

      因为防护服外侧被视为污染面,所以脱的过程中如何不让防护服外面碰到自己成了最困难的一步,“老师,这么卷防护服对吗?”护士对每个可能污染的细节进行纠正,一个下午,我们四人一遍遍练习,终于可以熟练穿脱,不被污染。

      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

      还记得第一次进病房时,虽然之前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心里准备,但在穿好防护服拉开缓冲间大门的一刹那,心里还是有些波动。当我推开第一扇病房门时,第一感觉就是夹杂着病毒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时间有些不敢喘气,可在本来就不通畅的呼吸环境下,呼吸变得更加急促。

      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防护做得很到位,正常呼吸,没问题!脱防护服时,还是出现了一些小状况,防护服的胶带太黏,我很着急,差点将防护服撕破,好在有惊无险。出了缓冲间,感觉自己前胸后背阵阵凉意,这才意识早已汗流浃背。

      经过了几天时间,我们逐渐适应和熟悉了新工作的节奏,个人防护也做得更加熟练到位。“保护好自己,才能救别人”,简单而朴实的一句话里面,包涵着对医务人员的关爱,更体现出对病人的责任。

微信图片_2020042716442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42716443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00427164440_副本.jpg

      在北京天坛医院,提起王宇医生,有各种不同的版本:“好大夫”,是患者对他的评价,他会为患者疾病的好转而高兴,也会为患者病情的恶化而沮丧;“宇哥”,是同事平时对这个工作认真、办事靠谱的好兄弟的称呼;“大男孩”,是工作之外他留给大家的印象,唱歌、运动样样少不了他的身影。

      疫情来临,大家更看到了王宇的另一面: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新年伊始,北京各医院抽调人员组建支援武汉医疗队,王宇二话没说主动报名。考虑新冠肺炎主要是内科疾病,神经外科出身的王宇作为医院第二梯队成员待命。

      当时正是疫情吃紧的时刻,加上王宇的女儿年龄还小,支援一线可谓困难重重。面对朋友好心的“提醒”,王宇说:“我年轻、抵抗力强,闺女还有她妈陪着呢,没事。”  

      待命期间,和他一起买午餐的同事突然发现,他经常一个人买两份饭菜,独自提着去住院部,下午快上班的时候才回科里。直到有一天王宇跟科主任请假,大家才知道,王宇的母亲正在住院治疗。中午照顾母亲,下午回来工作,王宇说:“母亲需要儿子,患者也需要医生。”

      3月17日下午,王宇接到紧急通知,次日清晨出发支援北京地坛医院。

      第一次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王宇认真听取北京地坛医院的同行介绍防护要点、抗疫经验,练习穿脱防护用品,熟悉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仔细查阅病房患者资料,在最短时间内将每个患者的情况牢记于心。

      到达北京地坛医院的第二天早晨,王宇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用品,床旁查体一圈下来,内穿衣里早已被汗水浸透。王宇说:“我们每天在患者的床旁,就是给患者最大的希望,看着患者一个又一个康复出院,就是在一线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他是医生、是党员,是儿子、也是父亲,他更是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冲锋在前的千万人中普通的一员。



(内容来源:国际部综合二病区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