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
站起来就头晕?教您科学应对直立性低血压
您是否经历过久坐或平躺后突然起身时眼前发黑、头晕目眩?这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压在作祟!这种“站起来就头晕”的现象困扰着许多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今天为您揭开直立性低血压的神秘面纱,并提供应对的实用技巧。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指由卧位突然直立时血压骤降,引发头晕、跌倒、虚脱等症状,病因多样。中医多将其归属“眩晕”、“厥证”、“虚劳”范畴。
直立性低血压分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神经源性(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OH)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发,常见于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等,治疗困难;非神经源性多见于老年及慢性病患者,如贫血、心衰或药物等因素,去除病因后可改善。
一、直立性低血压如何判断呢?
直立性低血压可通过卧位转立位3分钟内测量血压判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即可诊断。无法站立者可抬高头部60°以上检测。结合心率变化区分类型:血压下降伴心率增幅<15次/分提示神经源性(NOH),心率增>15次/分多为非神经源性(如贫血、药物影响等)。居家可简易自测。
二、直立性低血压是怎么发生的呢?
正常血压依赖自主神经、血管及心脏协调,通过调节血管收缩和心率维持血压,需正常血容量、完整压力反射及血管功能支撑,任一环节异常可致直立性低血压。中医认为该病以虚为本,涉及心脾肾阳虚与肝肾肺阴虚,五脏功能失调导致发病。
三、直立性低血压有什么表现
直立性低血压典型症状为头晕、晕厥及跌倒,因灌注不足可致乏力、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甚至意识丧失。神经源性者伴自主神经症状(如胃肠/排尿障碍、排汗异常),症状晨重、餐后加剧。舌淡苔薄,脉沉细。
四、缓解直立性低血压家庭小秒招
1、体位调整:使用高枕抬高头部或半卧位(30°-45°),起床前活动四肢促进循环,分步缓慢起身(平躺→半卧→坐位→垂腿→站立),避免体位骤变。头晕者需拄拐或搀扶防跌倒。
2、着装:下床穿弹力裤,减轻下肢瘀血,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饮食:少食多餐,优选高蛋白、维生素、富含纤维食物,避免高胆固醇及过饱。餐后30-60分钟为血压低谷,需静息。适量高钠饮食(腌制品、海产、坚果等,钠>10g/日或分次补盐5-7g),监测血压及尿量。每日饮水>2000ml,辅以腹部按摩防便秘。餐后2小时内禁剧烈活动、饮酒、浓茶。药膳可选桂枝、人参、麦冬等代茶饮(需医生指导)。
4、康复锻炼以四肢为主,维持肌张力并预防远端萎缩,推荐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及下肢力量。运动强度以无喘、心率<100次/分为宜,可配合颠脚、踏步、下蹲等原地训练,避免大幅动作。
5、心理健康:患者长期患病易抑郁,家属需多关怀沟通,了解其忧虑并耐心疏导,鼓励配合治疗,改善心态及自我调节能力。
6、安全防护:患者易在清晨、餐后、活动时等时段晕厥跌倒,需加强防范。保持室内明亮、地面干燥无障碍,活动时需陪同。若头晕或视物模糊,立即下蹲、平卧并护头呼救,避免外伤。
7、中成药:据具体辩证选择应用,如补中益气丸(中气不足)、右归丸(肾阳不足)、六味地黄丸(肾阴不足)等,建议咨询中医专科医生。
上一篇: 中医药如何对症治疗多发性硬化感觉障碍
下一篇: 认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