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让更多“中国方案”惠及患者——江涛院士参加国新办中外媒体见面会
国务院新闻办4月22日下午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江涛作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代表受邀出席,向中外媒体介绍传承白求恩精神,在脑胶质瘤领域不断推动科技创新造福患者的经历。
当有记者问到该如何理解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时,江涛表示,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面对的是作为人体“司令官”的大脑,功能和结构非常精密,手术中稍有偏差,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因此需要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把患者当做亲人去关心、关注,时时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反观自己。“我们不但要让患者‘活下去’,更要让他们‘好好活下去’,所以要不断磨练手术技能,还要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找到解决疾病的更好方法,以践行‘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白求恩精神。”江涛介绍。
在谈到如何把“医者仁心”的精神传承下去时,江涛表示,从白求恩到自己的老师、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王忠诚院士,再到自己这一代,始终延续着以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民的担当为核心的精神传承。无论医学技术如何发达,要永远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在构建新时代医学教育体系时,要注重精神火种的传承;在追求技术发展时,要永远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做一台手术能挽救一个人,如果能找到一种技术或者治疗方法,那么能够挽救的就是成千上万个人。”江涛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在寻找新的技术,不断突破瓶颈,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多年来,围绕脑胶质瘤的精准诊疗和临床研究,江涛带出了一个涵盖多学科的专业团队,他们用20年的时间,创建运动功能区精准手术技术体系、适用于中国人的语言功能区保护方案,建立中国人脑胶质瘤数据库,并研发治疗脑胶质瘤的小分子靶向药,实现了多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让中国脑胶质瘤患者的术后致残率远低于其他国家,生存期不断延长,两年内死亡风险降低40%。
江涛表示,从自己和团队的经验来看,医学转化创新首先要立足临床需求,多年来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临床问题引领科研”的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有基础、临床等领域联合组成的科研队伍,并构建“研发-验证-优化-落实”的闭环路径,确保每一步突破都能切实转化为患者的获益。
江涛透露,目前正在建设中国神经系统肿瘤的数据库,希望能破译其他神经系统肿瘤的密码,造福更多患者。“人类和疾病的战斗永远不会停止,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脑肿瘤精准诊疗体系,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直达手术台,让更多中国方案惠及患者。”江涛说。
据了解,见面会还邀请了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皮肤康复科主管护师邢少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碧波镇白秧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杨世霞、江苏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焦建栋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郜洁等卫生健康系统代表,围绕“践行医者仁心 护佑人民健康”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