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工作
坚守一线,冲锋在前——市卫健委驻房山区第一书记迎战暴雨,筑牢防汛“安全堤”
7月10日,北京迎来入汛以来的第一轮强降雨过程,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房山区作为地势低洼、地质复杂的重点防汛区域,防汛形势严峻,防范压力骤增。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派驻房山区的六位第一书记坚守岗位、迅速响应,主动投入一线防汛排查、隐患整治和应急联动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首都卫生系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结合我市对今年主汛期形势的分析研判,卫健委驻房山区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系统职责使命和专业优势,于汛期来临前提前谋划,邀请专科医院感控处专家,面向全市700余位第一书记介绍集中转移安置卫生防疫注意事项和洪涝灾害后传染、感染性疾病防控要点。
北京天坛医院选派的第一书记杨晓光,在第一时间深入所驻村庄、低洼区域和重点地段,联合村“两委”开展全面排查,及时疏通堵塞管道、加固土坡围挡,并对独居老人和重点户开展“敲门行动”,确保群众人身安全和住房安全“双保险”。
北京胸科医院选派的第一书记李宁,顶风冒雨巡查山体滑坡隐患点,协调防汛物资储备,配合镇村调度防汛专班力量,对易积水地段布置沙袋、摆放警示标识,切实提高群众防汛避险意识。
北京佑安医院选派的第一书记邹怡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与防汛提示,组织志愿队员和网格员开展房前屋后清障排水,并引导村民合理安排出行,守住防汛宣传“最后一米”。
北京世纪坛医院选派的第一书记林康,组织村级党员紧急排查山前沟渠、农田涵洞、危旧房屋,统筹协调电力、通讯、道路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安定医院选派的第一书记马舍予,协助村“两委”提前完成物资预置与队伍动员,多次开展巡堤查险行动,同时建立防汛联络台账,对照台账一一过筛,做到“雨中有人巡、雨停有人查”。
儿童医院选派的第一书记周颂兵,坚持全天候值守机制,与镇村干部分工协作,排查地势死角和交通盲点,提升预警响应速度,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织密织牢防护网。
六位第一书记,来自不同医院、身处不同村庄,却始终坚守一个共同的“初心”—守护群众平安。他们以“汛”为令、闻“雨”而动,在急难险重面前挺身而出,把忠诚和使命写进每一场风雨考验中。市卫生健康委驻房山区工作组也将继续与属地镇村密切配合,按照“雨前查、雨中巡、雨后清”防汛机制,做好人员值守、物资准备、信息联动、隐患整改等工作,坚决打赢汛期“保卫战”,用实际行动筑牢首都防汛第一道防线。
(杨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