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常识 >>保健常识

健康常识

保健常识

关于听力筛查,你可能想问

作者:王璞来源:耳鼻喉科
字号: + - 14

1、大夫,我听声音没问题,不用做听力检查了吧?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拿着听力检查申请单问:大夫,我听声音没问题,不用做听力检查了吧?

答案是:要做。

      这类患者多是耳鸣的患者,殊不知听力下降是有分级的,不是能听到声音就代表听力没问题,需要有专业的仪器、专业的听力师来检测才能知道听力是否有下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听力障碍分级标准(1997):听力下降分为,正 常: ≤25 dB HL;轻度:26~40dB HL;中度:41~60dB HL;重度:61~80dB HL;极重度:≥80dB HL。通俗的讲,轻度听力下降是耳语声或小声说话听不清楚,中度听力下降是正常交流说话时听不清楚,重度听力下降是听不见类似火警报警器或犬吠声,而极重度听力下降基本是听不见任何声音。当然,如果患者一侧耳听不到声音,而另一侧耳是正常的时候,总的来说还是能听到声音,也就是正常说话交流是没问题的。

      耳鸣的患者受其耳鸣的困扰,而听力下降又不是很重的时候,常常感觉不出听力有下降,此时听力检查就变得很重要,可以查出听力是否有下降。而如果有听力下降就需要及时、规范的治疗,才有可能让听力恢复正常。如果是3天之内的听力下降,并且听力检查是神经性聋,这类患者多是睡一觉起来就感觉一侧耳听不见声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突发性聋,而突发性聋治疗的最佳时间是3周内,如果超过3周才来医院治疗的话,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所以,听力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出相应的检查单。


2、那么,又有人问了:大夫,为什么我睡一觉起来就听不见声音了?

    这类患者在耳鼻喉科门诊并不少见,那么为什么有的患者睡一觉起来就听不见声音,为什么突聋了呢?治疗上有哪些注意的呢?

    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虽尚未完全明确,但与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认为它的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赛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好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因此,突聋的治疗,除了要及时的用药外(3周内),还要积极地控制基础疾病如血压、血糖等,注意放松心情。在临床上,我们不难发现越是焦虑紧张的患者,治疗效果往往越差。因此建议有焦虑紧张、睡眠差的患者,如果自己调节不好,还要积极寻求心理科医生的帮助,不要排斥心理科医生的干预。


3、为什么孩子刚出生就要做听力筛查?

    听力是人类重要的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许多研究表明,从出生到3岁是人脑可塑性最大的阶段,该时期的言语可使人脑达到最高的语言认识。很多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婴儿的语言发育,但是孩子听力正常是语言发育最关键的基础。孩子的语言发育是从耳朵反复听到声音(语言环境),到用自己的声音逐渐表达的过程。因此,听力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语言和认识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婴幼儿早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的也可导致其在生理和行为交往上有明显及永久的功能障碍。

      据有关研究报道,正常生产的新生儿中约有1-3%的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如果孩子存在听力损害的高危因素(比如家族里有耳聋的患者),出现听力损害的比例还要高。在孩子出院前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及时的诊断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害,及时采取干预手段可以减轻由于听力障碍给孩子语言发育带来的损害,避免先天性聋哑儿童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生儿出生后及时作听力筛查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复筛,避免耽误治疗。

耳鼻喉科 王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