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常识 >>保健常识

健康常识

保健常识

白露至,中医力荐王道“白露养生茶”喝起来

作者:曹静来源:中医科
字号: + - 14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当清晨的草叶上凝起晶莹的露珠,便意味着仲秋已至。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可达 10℃以上,中医认为“白露身不露”,若不及时调整作息与饮食,很容易被“秋燥”、“寒邪”趁虚而入。比起高糖高脂的奶茶,一杯应时应景的“白露茶”,才是中医力荐的王道养生茶。

      从中医理论来看,白露节气的养生核心在于“润燥、固表、养阴”。经历了盛夏的酷暑耗伤,人体津液相对亏虚,而秋风渐起又会加速水分蒸发,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症状。同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稍不注意保暖就可能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

      从广义来说,“白露茶”并非仅指白露前后采摘的茶叶,而是涵盖了所有适合白露时节饮用的养生茶,它们依据节气特点和人体状态配伍,能更好地应对秋燥与寒邪。

      先说传统茶叶类的白露茶。通常指白露前后采摘的茶叶,此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进入生长的黄金期,叶片中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与春茶的鲜爽、夏茶的苦涩相比,白露茶香气醇厚,滋味甘润,且性味平和,更适合秋季调理身体。从中医角度分析,这类白露茶具有多重养生功效。首先,它能润燥生津,茶叶本身性微寒,可清泻肺热,缓解秋燥引起的不适;其次,其富含的茶多酚等成分能提神醒脑,帮助人们在秋乏时节保持精力;再者,冲泡后的温热属性又能驱散体表的寒气,契合“白露防凉”的养生原则。不过,饮用这类白露茶也有讲究。体质偏寒者可搭配少量姜丝,中和茶的微凉之性;阴虚火旺者则适合选择白茶类的白露茶,避免过度刺激;脾胃虚弱者应注意不要空腹饮用,且控制饮用量,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除了传统茶叶,还有几款专为白露时节调配的养生茶值得一试。

银耳百合茶:是应对秋燥的良方。取银耳10克、百合15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与百合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转小火煮 30 分钟左右,至银耳软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银耳在中医里有“平民燕窝”之称,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则可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二者搭配,能有效缓解白露时节常见的干咳无痰、心烦失眠等症状,尤其适合经常待在空调房、皮肤干燥的人群。

桂圆红枣茶:适合阳虚体质者在白露时节饮用。准备桂圆5颗、红枣3颗、枸杞少许,红枣去核后与桂圆、枸杞一起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即可。桂圆性温味甘,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红枣可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二者搭配能温补阳气,抵御秋寒,改善白露时节因阳气不足导致的手脚冰凉、精神不振等问题。但需注意,这款茶性偏温,阴虚火旺者不宜过量饮用,以免出现上火症状。

麦冬玉竹茶:能滋阴润燥,适合阴虚体质者。取麦冬10克、玉竹10克、沙参10克,将三者洗净后放入茶杯,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玉竹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沙参则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三者配伍,能滋养阴液,缓解秋燥引发的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症状。

紫苏生姜茶:可散寒解表,适合在白露时节偶感风寒时饮用。取紫苏叶10克、生姜3片,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再煮5分钟即可。紫苏叶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生姜可温中散寒、温肺止咳,二者搭配能驱散风寒,预防和缓解因受凉引起的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状。

      除了饮用这些养生茶,白露时节还需注意“三不做”:不赤膊露腿,早晚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护住腰腹和脚部;不吃过多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熬夜耗神,顺应“秋收”之势,保证充足睡眠。

      当第一缕秋风拂过茶尖,当各种养生食材在水中舒展释放养分,这些白露时节的养生茶便承载起时节的馈赠。泡一杯适合自己的白露养生茶,让温润的茶汤滋养身心,在袅袅茶香中感受中医养生的智慧,顺应自然,安然度秋。

中医科   曹静